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凌浩翔报道:7月5日、6日,2018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讨会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就博物馆儿童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博物馆日益重视儿童教育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的公益机构,在培养儿童兴趣、满足儿童发展需求、探索儿童教育等方面自然是背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介绍,博物馆逐渐成为孩子们除了学校外的另一个学习场所。据统计,粤博去年观众数量已达到182.8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为34.15万人次,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2017年,该馆共策划了54个原创教育活动,推出545场教育活动,平均每个月45.4场,力求多方位、深层次地满足青少年体验、学习、收获、成长的需求。同时,近年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越来越密切。
在研讨会上,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表示,博物馆是社会每一个公民终身学习成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在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方面,可能对社会和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更大。做好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不仅是要博物馆的开发和投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特别是教育界、家长、社会、机构等共同来参与研讨。
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指出,近年来,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使用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专业;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新颖;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馆校结合趋势更加明显,成果日益显著;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为青少年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研发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不断研发和开设针对儿童的课程及教育方式。“不同于青少年群体,儿童更多的是需要兴趣的激发,由好奇引导来探索他们的世界。在他们小的时候让他们喜欢上博物馆,自然而然博物馆就会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认为,我们需要创造出适合儿童参观的博物馆环境,把展览做得有趣、简单易懂,既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同时也能让陪同的家长或者老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
美国史密森早教中心创始人、早期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专家Sharon Shaffer认为,游戏对于博物馆教育非常重要,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探索、发现、想象、创造。讲故事的做法也是博物馆采取的早期教育方式。现在,博物馆也在考虑,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和社交媒体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去设计博物馆和项目;可以设计更好的博物馆环境、展品和陈列,让项目的质量更高。
此外,荷兰国家博物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前主席Annemies Broekgaarden;美国夏威夷儿童探索中心创始人、理事长Loretta Luke Yajima以及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旎等专家,也就博物馆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及做法。
编辑:Giabun
文章来源:金羊网
图为博物馆儿童教育研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博物馆人士参加。主办方供图。
图为国内外专家在探讨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主办方供图。
图为国内外专家在探讨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