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加餐项目十周年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上,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足的现状,各公益组织参与儿童营养改善的项目模式等。报告表明:慈善组织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的历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慈善组织通过筹款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关注,但在项目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多侧重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投入等。
儿童营养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膳食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但钙、铁、锌、维生素A 等营养素缺乏依然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营养不良依旧困扰农村学生。
讨论环节中,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爱加餐项目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要进一步从经济、人力成本的角度总结十年的效果,做好项目影响力传播。专家表示儿童营养需求仍很大,要继续丰富项目内容,让爱心厨房动起来,健康饮食活起来,做好项目倡导及政策倡导推动营养立法、结合学龄前儿童营养救助试点。
爱加餐项目自2008年启动至今,累计投入超过2.2亿,覆盖14个省区44个市(州)87个偏远山区的县区,为学生提供了4480余万份的营养加餐,并建立了1445个标准化的爱心厨房,累计受益学生超过79.2万人次。
我国儿童营养改善面临的挑战:妇幼保健服务资源配置不足;贫困地区儿童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科学喂养知识了解甚少;家长对儿童成长进行监测和体检的意识不强,一些营养和健康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和治疗。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和身体素质的改善有很大促进作用。应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继续推进贫困地区营养餐项目的实施。
我国儿童营养改善面临的挑战:妇幼保健服务资源配置不足;贫困地区儿童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科学喂养知识了解甚少;家长对儿童成长进行监测和体检的意识不强,一些营养和健康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和治疗。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和身体素质的改善有很大促进作用。应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继续推进贫困地区营养餐项目的实施。